12月7日,2023智能制造科技进展交流论坛在“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”期间召开。
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,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杨华勇,华中科技大学教授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等院士、专家出席论坛,并与入围“2023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”项目的代表,共同交流探讨智能制造科技进展成果,共享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应用实践,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。
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工业4.0学习工厂主任陈明教授主持。
论坛现场
同济大学工业4.0学习工厂主任陈明教授主持论坛
周济院士致辞
周济院士、杨华勇院士共同为入选“2023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”的项目颁发证书和奖杯
论坛上,杨华勇院士做了题为“智能制造科技进展与趋势”的主题报告。杨院士从制造业数智化转型、智能制造实践的思路与模式、典型应用案例、发展趋势以及思考与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。杨院士在报告中指出,从智能制造的实践可看出,目前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,具有非常大的挑战。无论是工业互联网,还是智能制造技术,主要还是强调把企业的三个智能化闭环做好,就是生产控制的优化、运营的优化与产业链、价值链的优化。三个环节以网络为基础,数据为核心,安全为保障,用算法、用5G通讯将其连接好。因此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:工业大数据的整合和使用,以数据为资源,5G为融合剂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智能制造。从智能制造趋势看,就是要使制造更敏捷、更柔性、更智能,向自主、实时制造单元演进。目前,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四步,云化实现资源通;互联网化实现架构通;数字孪生化实现数据通;最后是全局智能化实现价值通。AI研究进入第四个范式,从最早的试验科学,再到理论科学、计算机模拟科学,目前进入数据科学。AI与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,将推动“AI for Engineering” 的发展,在工业领域,通过AI赋能,机理+数据联合驱动将有开道超车的巨大潜力。
杨华勇院士做报告
梅雪松教授做报告
林枫所长做报告
航天三院一五九厂航天增材公司总经理、研究员李志勇先生做了题为“增材制造产线在航天高端装备中的应用”的报告。报告提出增材制造逐渐成为航天高端装备轻量化、结构功能一体化等关键零部件敏捷、高效、高可靠研制及批量化生产的优选手段。项目将增材制造与5G融合,建成基于5G+工业互联的增材制造产线;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增材制造产线协同控制系统。基于5G+工业互联的增材制造产线,在航天高端装备中实现深度应用,显著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,提升产品管控质量。5G+增材制造智能产线解决方案已实现复制、推广,进一步助力增材制造迈向增材智造。
李志勇总经理做报告
优傲机器人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孙政华先生做了题为“协作机器人助力智能制造”的报告。报告认为,协作机器人以其灵活、精准、快速投资回报等优势,在制造业企业中得到应用。自适应户外协作焊接机器人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易于操作,通过简易的图形编程方式,拖动示教功能,无需专业编程技能,可以使工人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机器人的设定。自适应户外协作焊接机器人占地面积小,可任意角度安装,并具备17项可配置的安全功能,更易部署到合适的作业位置,满足各类任务的需求。同时,该解决方案可以让一名工人同时控制两台机器人,双任务并行,灵活切换,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。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工业 4.0 和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逐步践行着工业5.0关于能源与安全方面的更多内容。
论坛最后,陈明教授邀请梅雪松教授,赫锐咨询经理、达索解决方案架构师Andrea OLIVERO先生(达索系统亚太区智能制造总监龙滔代),佛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CEO冀鸣先生,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会成先生,开展了一场生动的高端对话。围绕智能工厂的发展特点与瓶颈、智能制造的成熟度、国内外数字化工厂的差异以及5G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交流、碰撞和讨论,为制造业领域实施智能制造提供经验、应用示范,为参会代表实施智能制造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。
智能制造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制造的面貌。新时代新征程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,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。可以说,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,是自主创新驱动的工业化,是追求发展质量的工业化,也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业化。智能制造科技进展的持续研究和“2023智能制造科技进展交流论坛” 就是要搭建一个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,深入探讨智能制造科技进展,共享智能制造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,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向前发展和深化应用。
高端对话